法国纪录片电影《迪奥与我》,于2014年上映,由弗雷德里克·郑导演,弗雷德里克·郑编剧迪奥。影片讲述了2012年迪奥在时尚圈投下了一枚震撼弹,在长达一年的空缺之后,决定由拉夫·西蒙斯接下新任总监的大位,这位来自比利时的男装设计师,过去没有女装设计的经验,却只剩下不到八周的时间准备迪奥2013春夏系列的年度大秀。不熟悉的工作环境,对他能力抱持保留态度的工作团队,他如何一战成名,打造出令时尚界耳目一新的迪奥全新风格?
如果是你,愿意执掌迪奥吗?这部纪录片留下这样一个思考迪奥。迪奥的创意总监,代表着行业的肯定,挑战的诱惑,巨大的责任以及随之而来的地狱般的工作压力……设计师在“迪奥”与“我”之间,如何做出选择?如何平衡两者?做自品牌设计,表达的是“我”,做CD的高定,首先表达的是“迪奥”,并且还需要表达“我的迪奥”。
对于设计师来说,最难的就是做别人,但是为“迪奥”设计,就必须以自己的工作方式、表现方式去表达一脉相承却有新意的“迪奥”,何其难迪奥。时至今日,Raf已经离开去做自己的牌子了,是否他在迪奥的每一天都如同走在钢丝绳上,被仰视,被期待,被质疑?如影片中所呈现的那般?那么之前Galiano的结局是否和这样的压力不无关系?毕竟迪奥先生已经不在,谁也无法真正代替他,迪奥代表的也不再是一个设计师的品牌,传承的艰难,商业与艺术的拉锯,或多或少都在影片中得到呈现。
迪奥不仅仅代表着高定,它同时代表着一个商业帝国,需要靠经济的不断支持才能维持着每一季发布的投入迪奥。“当每年有35万欧元订单的客户要求试衣,我们不能拒绝,工坊负责人必须去”,哪怕第二天就是新系列的试衣会,这就是商业和艺术间的关系,互不可缺,养活艺术的是全世界那些真爱或盲目的金主们。
看完本片,深感不该挖苦嘲讽那些盲目追逐名牌的人,感谢土豪金主们的无理智挥金才能支持着这些百年品牌继续奢侈地追逐高级定制的梦想迪奥。本片难得的是,不仅仅呈现设计师的工作,更多的目光聚焦在设计师身后的那些工作人員,他们其实才迪奥的灵魂。
当一场秀结束时,人们都把掌声给予设计师,高呼着设计师的名字,而手工完成一件件作品的裁缝们,继续默默无闻,日复一日在工坊里工作,他们是真正的匠人,设计师共同的伙伴,没有裁缝们善解人意的配合,设计师根本无法完成作品的表达,设计只能停留在纸上迪奥。
当夜幕降临,工坊里或者有人还在一针一线地工作,或者空无一人,迪奥先生来到这里,看着工作台上完成或未完成的作品……“迪奥先生一直在这里,看着我们”,迪奥需要带着这样的信仰走下去迪奥。
0 留言